近日,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宋洪元团队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国际知名杂志《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A 215-bp indel at intron I of BoFLC2 affects flowering time in 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during vernalization》研究文章,该项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耐抽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来鉴定结球甘蓝资源和促进新品种选育,也为探索绿体春化植物开花机制提供了切入点。
自然界中,植物的抽薹开花途径主要分为春化途径、光周期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自主途径。春化途径指1-2年生植物长期暴露在低温下(< 10℃)引起抽薹开花的现象。根据植物响应低温的受体不同,春化途径分为种子春化型和绿体春化型。甘蓝类蔬菜包括许多丰富的变异类型,由于它们的收获器官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春化反应。结球甘蓝是典型的绿体春化型植物,其收获器官为叶球,在叶球成熟前,若遇到长期低温,植株可能提前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造成未熟抽薹,严重影响叶球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选育耐抽薹甘蓝品种是解决未熟抽薹的主要途径之一。
BoFLC2是结球甘蓝响应低温春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尽管青花菜中有报道BoFLC2的遗传变异与花球形成早晚有关,然而BoFLC2基因遗传变异是否影响结球甘蓝开花期早晚尚不明确。该研究在极端早开花/晚开花结球甘蓝中克隆了BoFLC2E(早花)和BoFLC2L(晚花)基因,发现二者在内含子I存在215bp插入/缺失,外显子II有3个非同义SNP和3 bp插入缺失。以内含子I 215bp的indel-FLC2标记,在40个极端早/晚开花结球甘蓝,103份自然结球甘蓝自交系,和2个F2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发现BoFLC2L与晚开花有关。
将两个基因的编码区及含有BoFLC2L内含子I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种子春化型拟南芥 (Col)和缺失BoFLC2的早花甘蓝(TO1000,boflc2)中,揭示了BoFLC2基因的遗传变异中,内含子I 215 bp缺失是延迟开花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BoFLC2E和BoFLC2L内含子I 215bp插入/缺失没有引起选择性剪接,但它减缓了BoFLC2L在春化过程中的沉默速率,并反馈其上游PHD-PRC2复合体的核心基因,引起它们的转录水平减慢。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李勤菲副教授、硕士生彭奥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宋洪元研究员和任雪松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供稿:园艺系李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