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生态赋能·绿色同行|学院赴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原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践首日纪实

来源: 日期:2025-07-27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唐家河片区位于四川省青川县,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场所。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积极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助力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完善,加强青年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学院师生于7月25日至29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国家公园青年实践团专项调研。西南大学国家公园青年社会实践团深入这片沃土,以实地调研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探索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路径,开启校地联动共护生态、共谋发展的实践篇章。

思想动员:让青春对接国策

为确保实践成效,学院前期召开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动员会及野外生存培训,明确实践方向。7月25日至29日,团队将通过野外巡护体验、社区走访、调研宣传等方式,剖析唐家河生态价值转化案例,探索社区参与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可参考的社区转型助力方案。动员会后,实践团成员参与由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国家公园社会实践安全急救培训”,系统强化野外实践中的安全防护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校地联动:专题研讨共话协同路径

在学校国家公园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基础上,725日,学院组建研究生国家公园青年社会实践团赴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联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举办"国家公园法(草案)精神落地与社区转型"专题研讨会,奏响校地协同序曲。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长王露、副处长李明富、青年社会实践团成员参会研讨。

会上,李明富介绍片区的历史、概况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现状;杜文武教授介绍了前期工作基础、实践团基本情况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目标。

随后,周建华书记代表学校向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授牌西南大学-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风景园林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实践领域迈入深度合作新阶段。

研讨环节中,保护区社区发展部门负责人言,周边社区面临人兽冲突、产业转型等挑战。实践团成员与管理工作人员围绕问题深入探讨,王露进一步指出社区发展面临四大问题:一是体制机制薄弱,资金分配不均;二是产业效益不足,中蜂养殖与生态旅游未规范化,需政策支持以提升竞争力;三是人居环境待改善,需完善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及自然教育中心;四是人兽冲突频发,需探索生态资源转化路径,推动居民有序退出国家公园范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周建华在总结中提出 “高质量育人、高水准服务、高标准示范” 三点希望,为联合培养基地后续工作锚定方向: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以专业服务助生态保护,以唐家河经验为样本形成示范模式。

首日实践已为后续调研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几日,团队将循着研讨成果深入一线,用专业智慧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校地协同的种子在唐家河的青山绿水间生根发芽。

 

团队风采:专业力量护航实践

指导老师

周建华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教育专委会主任。曾主持与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项;重庆市教委教改重大项目1项;完成100余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项目;获批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1门,出版专著1部,并在《中国园林》、《风景园林》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杜文武,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土景观专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长期聚焦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协同治理、国土景观保护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空间治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及横向研究、规划设计项目等30余项,主持制定地方行业技术导则1项,出版专著1部,《中国城市林业》《国家公园》《园林》等期刊青年编委,十余个国内外主流SCI期刊/核心期刊审稿人。

团队成员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黄智胜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邓楷琳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桂彩莹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肖娜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谢文懿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李文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胡瑞源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陈燕飞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严已婷  

西南大学

风景园林硕士

张枭

 

初审:徐耀庭

复审:许淑雅  杜文武

终审: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