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介绍
园林专业介绍
西南大学园林专业隶属于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经原国家农业部、教育部批准,成立于1984年,为全国农林高校中成立最早的园林专业之一。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重庆市级特色与优势专业、重庆市园林与植物保护学科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
园林专业作为西南大学“新农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法自然,公天下”理念,依托西南地区特色乡土植物资源及其景观本底,立足农林高校背景与优势,以国家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构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建设办学条件完善,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在全国农科类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一流专业,突出园林植物应用与培育、园林生态、园林设计的教学特色。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主要有各省市地区市政城管局、园林绿化处、生态环境局、建设局,相关科研院所,各类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院或设计公司,施工企事业单位等等,毕业生社会声誉评价高。
专业现有风景园林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授权点,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和观赏园艺博士授权点。具有职教职工54名,硕博学历占比92.5%,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占比超过50%,其中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全职教授11人。建有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省级联合培养基地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处。建成重庆市花卉工程中心、西南大学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山地城乡景观生态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平台6个,实验室22间。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68项,横向科研项目136项,科研经费累计近6千万。在SCI、SSCI、CSSCI、CSCD、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期刊等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79篇,出版专业著作6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等31项,为省部级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报告6份。专业教师获全国行业学会、省级行业学会等设计奖项13项,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规划设计一、二、三等奖。
核心课程:花卉栽培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草坪与地被植物、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盆景学、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
专家体会
李名扬 教授
园林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园林建设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始终,它更多地凝聚了当时当地人们对当下或未来生存空间的一种向往。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园林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常见的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的建设也属于园林的范畴。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园林被赋予了更多内涵,成为人类“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欢迎有志于此的同学加入到园林专业学习的行列。
李名扬,男,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园林花卉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重庆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重庆花卉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顾问团顾问。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植物细胞工程研究。
专家体会
秦华 教授
园林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景观与游憩需要,依据艺术法则、科学规律与工程技术,主要利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材料,组合建造景观优美的宜居空间境域。
园林学则是研究如何科学运用自然、工程、社会等因素来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生活境域,拥有丰富的内涵。大致包括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5大领域,在园林营建中,改造地形,筑山叠石,引泉挖湖,造亭垒台和莳花植树,要运用地貌学、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运用美学理论,尤其是绘画和文学创作理论;在规划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需要考虑它们在地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涉及城市规划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学科内涵与外延均随社会、环境、经济与生活以及相关学科等的发展而在不断丰富和扩展,因此园林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属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对生态及其人居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特别是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如何把我们的乡村、城市和家园建设得更美丽、更生态、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园林正在成为我国未来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被公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不但园林历史悠久,而且园林技艺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大舞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园林就象一个外表统一而又内部充满着复杂结构的黑箱,园林学术殿堂有无限令人着迷的科学和艺术奥秘等待人们去探寻。因此,园林人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自然、工程、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宽广坚实的知识基础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果敢的决策能力、突出的表达能力、优秀的人文素养等综合特质。园林人的神圣使命就是发现美、设计美、建造美和分享美,园林人被社会称为城市化妆师、大地美容师、生态保护神,学习园林专业,从事园林事业,不仅是在为人类社会设计建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般的风景画境,同时也在不断的锤炼塑造自身高尚的人生品格与境界。
秦华,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注册一级风景园林师,国家林业局风景资源评价专家组成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造景。
学生体会
园林,给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陈静 2013级园林专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句号,回顾在园林专业的求学生涯,有欢笑和泪水,也有成功和挫折。当初懵懵懂懂的选择了这个专业,根本不知道园林究竟是学些什么,以为就是栽栽花、剪剪草、种种树。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发现园林并不只是简单的种树栽花,它其实是多个学科艺术的结合体,充满了乐趣。
记得一开始让我画图,我是拒绝的。零绘画基础,也没有过人的天赋,素描作业画得一塌糊涂,期末作业上写着大大的62分,让我一度的开始怀疑人生。而现在,我会因画完一幅图而感受到无以言表的满足和幸福;会因认出一种植物而高兴整整一天,会因明天的公园实习开心得睡不着觉。走在大街上会不自觉的去注意建筑的结构空间、观察路面铺装的材质和规格;会在意花草树木的栽植方式和组合搭配;会迫不及待地辨别那草坪里野草的种类,遇到难以区分的种,常常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还要仔细观察它的花朵、叶片以及果实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会辛勤照料自己在实验课上播下的种子,观察记录它从种子到发芽、成长、开花和枯萎的整个生命过程。
当我开始注意这些平时都不太在意的细节,才认识到原来我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自己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园林专业让我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让我更加地热爱生活。
陈静,女,2013级园林专业学生,曾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现已保送至本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体验创意无限,感受自然魅力
余光灿 2013级园林专业
园林专业,并非是大家眼中的种树专业。园林专业由两部分组成,植物+设计。大一大二会更侧重对园林植物的学习,包括植物学基础,植物生理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等,尤其是植物分类学的学习,从此明白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海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垂柳,“有此倾城好颜色”的牡丹;五柳先生的菊,苏东坡的竹……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郁郁葱葱,从此,放眼望去的世界更加的清晰而生动。
大三大四着重于设计规划的学习。街道上的绿地调研,小景点的植物配植,还有从杭州到苏州的园林设计的实习体验,我们对尺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规划有了更详尽的认识。从北方的皇家园林,到江南的私家园林,从脚下的路上坎的梯,到行道树的高度和距离,地下的地基和管道,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生活,原来都是每一个设计师精心考虑和斟酌才确定下来的。此外,素描、色彩、设计初步、工程制图,教会我们如何用笔来表达自己的创意;而cad、ps、sketchup软件的运用,更让我们的设计表达如虎添翼,我们能更自由而又不失科学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
或许,这就是西南大学园林专业的魅力吧!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和蔼可亲、尽职尽责的教授们……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充实而不失乐趣,忙碌而不单调。一框一架,构建心中的景观思维;一点一滴,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
余光灿,男,2013级园林专业学生,曾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等。现已考取中国林科院研究生。
专业招生咨询:023-68250225;023-68250971.